伴随着全球云计算市场的蓬勃发展,云技术架构也在不断演进。早期,云架构主要以权属为界定逻辑,划分为公有云、私有云及混合云;并以服务模式为分层依据,细分为IaaS、PaaS、SaaS三层架构。而云原生作为云技术架构与大数据、AI、万物互联等应用场景实现高效协同的核心形态,属于云计算技术演进的高级阶段,因此在技术实现上不能与“池化、云化”等简单类比,由此形成了国内外广泛认可的云原生发展方向。
从时间维度来看,在云计算领域中,公有云与IaaS层起步最早且发展最为成熟,而私有云、PaaS层、SaaS层则随着企业上云进程的逐步深化而不断发展。云原生发展相对较晚,且随着云架构内应用形态的迭代而持续演进,因此也被公认为云计算的未来主流形态。
在此基础上,云原生技术已在国内外先进行业的公有云与私有云场景中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随之而来的安全风险因技术架构特性和应用行业属性的不同而呈现显著差异,云原生安全也因此成为云计算领域的核心安全课题。
近日,安全牛正式发布了《私有云云原生安全技术与应用研究(2025版)》研究报告,作为《多云环境安全能力构建技术指南》的系列研究报告之一,聚焦“国内多厂商提供的多形态云共存的多云环境”中的“云原生”场景,深入探讨私有云场景下的云原生安全技术方案与应用实践。结合国内外对云原生安全技术理念与发展历程的异同,系统分析近年来国内私有云云原生安全的需求现状、技术体系与成熟度、应用实践与成效、产业生态发展以及未来趋势等,全面呈现私有云云原生安全的建设路径与演进方向。
本文将聚焦私有云云原生安全的定义与技术体系分析,并结合报告的研究成果进行重点分享和详细阐述。
定义
私有云云原生安全并非通用云原生安全概念的简单迁移,而是需结合私有云架构特性、国内场景需求形成的专属安全体系。综合国际共识、国内适配性以及本系列研究成果,可以明确私有云云原生安全的专属定义为:
在私有云环境中,以“安全原生嵌入”为核心理念,针对从IaaS层进阶至PaaS层的云原生应用场景,保护其全生命周期的安全,包括“安全左移、泛云主机安全、运行时安全、安全运营”的全流程安全闭环,并适配私有云的异构架构及行业特定业务需求,构建动态、协同的新兴云安全防护体系。其核心特征体现在“内嵌融合”“自动化”“弹性适配”三个方面,这些特征共同决定了其在私有云安全体系中的独特价值。
云原生安全作为云计算安全领域的新兴分支,其概念内涵与实践逻辑易与传统云安全、公有云云原生安全等范畴产生混淆。同时,CWPP、CSPM等核心产品组件及CNAPP融合架构的定位也需明确界定。本报告通过多维度对比与关联分析,厘清私有云云原生安全的概念边界,明确其与相关范畴的差异及核心产品的协同逻辑。
此外,私有云安全是覆盖“基础设施-平台-应用”全栈的综合性安全体系,而私有云云原生安全作为其在云原生技术场景下的专项分支,并非独立于传统私有云安全的全新体系,而是呈现“子集深度适配”与“能力迭代延伸”的双重层级特征。这种关系既决定了私有云云原生安全需继承私有云安全的核心目标与治理框架,又明确了其需针对云原生技术特性突破传统安全的能力边界。
核心技术体系及成熟度评估
在本系列研究《私有云安全资源池技术与应用研究(2025版)》中,安全牛分析指出,国内私有云安全历经三个发展阶段,从最初的“单点防护”逐步走向“体系化、智能化防护”。
其中云原生安全作为第三个阶段——体系化、智能化整合防护阶段约从2020年起逐步发展壮大,主要面向一些已经从IaaS层进阶至云原生架构的企业用户。其技术理念是向着私有云云原生安全(CNAPP)的方向发展与演进,侧重于云原生架构下全生命周期的安全防护,包括:“DevOps开发安全(如代码审计、镜像扫描)+容器类工作负载安全(如容器逃逸防护、集群权限管控)+运行时安全(如微服务通信加密)+其他拓展中安全能力项”。
根据本研究调研与本系列研究成果,当前国内主流私有云云原生安全技术体系以“纵深防御”为核心逻辑,形成从底层基础设施到上层平台的全维度防护架构,既覆盖技术组件的原生安全能力,又融合产品工具的落地支撑,已形成“基础筑牢、平台加固、全链协同”的安全技术体系。
1、私有云云原生安全的发展源于私有云及其安全两个层面的发展轨迹
云原生作为私有云和私有云安全发展历程中的一个子阶段,不仅印证了其在私有云场景下的独特发展路径,而且其持续演进与其他子阶段的叠加发展,也预示着云原生将成为未来云技术架构演进的高阶形态。这赋予了云原生重要的技术地位,其安全性也因此具备了必要的研究价值。
2、国内私有云云原生安全技术的成熟度形成鲜明的分层表现
其中:底层基础技术历经金融、政务等关键行业的规模化验证,已构建起稳定可靠的安全底座;中层进阶技术紧扣敏捷研发、微服务架构等业务升级需求,在先锋行业完成试点验证并逐步规模化;上层前沿技术则聚焦 AI 赋能、边缘协同等新兴场景,处于技术路线优化与场景适配的关键探索期。
从成熟度结果分析,国内私有云云原生安全技术呈现出“底层夯实、中层进阶、前沿探索、信创突破”的鲜明特征,与本土需求深度绑定:
成熟类技术:集中于基础层与平台层(如镜像扫描、静态数据加密),技术路线固化,多行业规模化落地,适配性与合规性优势显著。
成长类技术:覆盖研发运营、网络、数据动态防护层(如CNAPP、动态DLP),技术路线明确,在金融、互联网试点验证,工具链协同与性能优化是核心任务。
探索类技术:聚焦AI威胁狩猎、边缘安全等前沿领域,技术路线待优化,仅少数标杆企业试点,依赖场景验证与技术突破。
信创技术:形成全栈国产化生态,基础层与平台层技术达成熟类水平,核心代码自主可控率≥80%,政务与金融行业落地案例丰富,构成本土核心竞争力。
总体而言,国内云原生安全技术已实现从“理念引进”到“本土化创新”的跨越,在基础防护与信创领域构建起差异化优势,但在前沿技术探索与开源生态成熟度上仍需追赶。未来发展将呈现“巩固信创优势、加速成长类技术迭代、布局前沿领域突破”的三大方向,为国内私有云安全提供“合规适配+场景防护+自主可控”的全维度支撑。
由此,国内外在私有云云原生安全技术领域已形成“优势错位、各有专攻”的局面:国外技术凭借先发优势在前沿探索、生态广度上占据主导,国内技术则以本土化适配、信创突破构建差异化壁垒,这种发展态势既推动国内技术实现精准追赶,也为全球云原生安全技术的多元化演进提供了重要支撑。
信息来源:51CTO https://www.51cto.com/article/829669.html